首页    长远规划    生涯导师工作制度

生涯导师工作制度

 

生涯规划导师制,在试行基础上,吸取经验教训,继续探索导师团队的建设,逐步推进导师组工作,以确保导师工作的实际效果。

一、导师工作组组成

各班班级科任老师组成一个导师工作组,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,是导师制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,导师组成员要为班主任负责。学生与导师匹配由班主任提出且与导师组成员协商后确定。原则上全体科任教师(特需导师)都应担任学生的导师工作,并在学校的指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。班主任应让学生充分了解“学生生涯规划导师制”的含义、原则和目的,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老师。适当时候可以培训发展高年级学生(学长导师)作为志愿服务帮助上述导师开展工作。

二、导师工作原则

1、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,根据学生的心理、行为、学习、活动和生活等情况进行指导,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、世界观和价值观,引导学习逐渐学会选择。

2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,对学生的学习心理、习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指导,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,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。

3、关注学生的学科发展,指导学生科学安排时间,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问题意识,探究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,快速提高学生成绩。

三、导师工作内容

1、学生学业指导:了解高考政策、指导学科、专业和职业的关联、熟悉学习动机、学习策略。

2、协助学生做好自我认知:熟悉了解自我认知的方法,运用心理测试、分析及家校沟通等方式辅导学生,协助学生发现自身学业及心理等方面的优势,了解兴趣、性格、能力和价值观。

3、明晰升学路径:积累素材,熟悉学生多元升学路径,提炼招生要求,指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,提高自身综合素质,拓宽升学路径。

4、协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:熟悉大学专业,了解各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,协助学生当下选科、学业及未来职业的关联,在外部探索人生职业发展目标,并尽量教会其适应变化的能力。高一:生涯认知,高二:生涯探索,高三:生涯选择。

5、做好心理辅导:关注学生日常生活,及时发现心理问题,积极介入,帮助学生掌握人际关系处理方法,协助处理心理困惑,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积极的生活态度。